足球,和盛夏更配。
这个夏天,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的5个笼式足球场上,一场又一场比赛接连上演,一波又一波喝彩声响彻夜空。灯光下,奔跑的身影诠释着热爱,闪亮的汗水展现出活力。
人口不足7万的王店镇,却拥有镇、村5个笼式足球场和19支农民足球队、9支少儿足球队!“西甲”(镇西村足球邀请赛)、“王超”(王店足球超级联赛)、“贺岁杯”……一场接着一场比赛,贯穿着王店镇的足球日历。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持续了26年,足球越踢越热闹,越踢越专业,踢出了王店镇,踢到了长三角。
现象:小镇足球“嗨翻天”
“看人看人!补位啊!”“好样的!”
8月13日晚,王店镇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上,灯火通明。口哨声、尖叫声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王店小勇士队和镇中村队的较量正在进行,这边一脚长传,让人血脉偾张,那里一个娴熟的假动作,骗过守门员直接射门。比赛越来越激烈,观众们看得激情澎湃,恨不得亲自上场踢几脚“过过瘾”。
自从7月22日晚“子城联合”杯王店镇足球超级联赛(简称“王超”)开赛以来,每个周末,这里都会上演一场足球“争霸赛”。
今年是“王超”举办第四年,来自长三角各地的19支队伍近300名队员参加,参赛球队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本来参赛队伍更多,温州、丽水等不少地方都有队伍想来参赛,估计2个月都踢不完。”竞赛组组长、球员高路乐呵呵地说,“王超”赛事有1个多月的时间跨度,考虑到外地球队来往不便,就“劝退”了不少。
每一场比赛,都是“多向奔赴”。
“虽然是在小镇上,但我们感受到了世界杯的氛围,太好了!”来自江苏盛泽的汪师傅联队队长陈弢踢完热身赛后直呼“燃”。今年是他第一次带队到王店参赛,最令他感动和惊喜的是主办方的周到服务以及现场观众的热情,“小镇上有那么好的场地,非常令人羡慕。”
令大家惊喜的是,除了主打的男子五人制足球赛,今年还设置了女足和“小王超”赛事,让男女老幼共享足球盛宴。
“小王超”比赛,热度不逊于其他场次。小球员们在场上奔跑,他们的“铁杆粉丝”在场外加油,家长们拿着手机、摄像机,跟着孩子全场跑。
在场外笑眯眯看着儿子比赛的蔡先生说,他的一儿一女都是学校足球队成员,“球场氛围真好,我这个不懂足球的人都很兴奋。在王店,不少朋友都跟我一样让孩子踢足球,不但强健体魄,还锻炼意志。”
这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足球嘉年华。每一声欢呼,都是一份热爱。
如今,王店的“足球热”逐渐辐射长三角地区,成为各地足球爱好者的“狂欢”。
调查:足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问一个王店人,“西甲”是什么,“王超”是什么,“贺岁杯”是什么?多半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这是每年都会举行的足球比赛。”
的确,“王超”出圈或许是偶然,但足球早已经成为王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如今,在19支足球队中担任领队、教练职务的队员,正是1997年左右王店镇上开始正儿八经组队踢球的主力球员。
当初镇里踢球的场地还不完善,白天,大家是养殖户、农民、医生,在各自岗位忙碌着,到了晚上,便一起叫车去嘉兴包球场踢球。以镇西村为起点,踢球的队伍逐渐变得庞大,在球员们的带动下,社区、工厂、机关等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球队。
大家对足球的热爱与日俱增,如何做好传承又成了新思考。
2006年,梅里小学在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项目布局下,组建了第一支小学男子足球队。不求回报,只为热爱。没有专门的足球场,就在泥地上练习,不占用上课时间,就利用放学后和周末,孩子与老师都乐在其中。
2010年,随着梅里小学连续3年夺得嘉兴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嘉兴市少体校“市队校办”正式落户王店镇中学。
梯队建设形成了,十一人制足球场有了,专业的教练来了,梅里足球的“春天”开始了。
自建队以来,梅里小学男女足球队先后在嘉兴各类足球比赛中斩获23个冠军,曾获浙江省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男子组一等奖、女子组二等奖等荣誉。2015年,梅里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小小的梅里小学就有8名专职足球教练,配备在秀洲区是最齐全的,梅里小学体育老师梅渊超说:“我很骄傲,城市学校没有的配备,我们都有。”在王店,足球几乎已经成为必修课。如今,王店镇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梯队培养体系已经成熟,培养了一大批足球运动优秀苗子,为“王超”积累了力量。
“如果成绩下降,爸妈就不许我踢球了。”读初中时,肖懿琳为了能踢球,“玩命”学习,结果走进了嘉兴一中。靠着足球特长,俞佳、高怡雯、袁心怡等众多队员进入了本科院校,还有不少人毕业后成为体育老师。
人才的良性循环让王店足球蓬勃发展,每一年都会有闪亮的收获。
2020年,嘉兴全市首个镇级足球协会在王店镇成立;2020年,在第一届浙江省农民足球嘉年华比赛中获得金奖;2021年,代表浙江省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足球项目十一人制足球男子农村乡镇组的比赛,取得第七名的成绩;2022年,大型政论片《我们的新时代》取材小镇足球队的故事;2023年,“王超”规模扩大至长三角地区……
今年,“王超”在长三角广发“英雄帖”,7支队伍接下“战书”,前来参赛。
纵深:“出圈”背后的城乡振兴
20多年的发展积淀,校园足球的普及推广,群众的由衷热爱与广泛参与,让足球运动在王店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绿茵场上,村民们为村庄荣誉而战,为自己的梦想飞奔。下了球场,脱下球衣,他们又变回隐于各行各业、踏实生活的普通人。这种奇妙的碰撞展现了“王超”最本质的特征——一场属于群众的草根赛事。
这场赛事的背后,是小镇多年的积累沉淀。
王店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沈霞告诉记者,全镇现已打造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足球场共21片,组建了秀洲区首个镇级足协和村级足协,“足球场有了,足球队有了,足协有了,足球已经成了王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场外“观战”队伍中,有不少六七十岁的“奶奶辈”球迷,她们或许不那么了解规则,但是比赛场场不落。“来给自己村里的队伍加加油,希望他们能进球。”镇西村村民俞凤宝说,现在农民住上了小别墅,腰包也越来越鼓,村里文化娱乐设施多了,踢球和看球的村民就更多了。
马伟是嘉兴大运河足球队的球员,今年慕名而来报名参加“王超”。良好的场地与设施,主办方的周到服务与观众的热情,都让他十分感动,“王店镇政府这么支持体育运动,太给力了。”据了解,王店镇内有5个标准笼式足球场,接入了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平台,城乡居民可以随时在线约场地、约球队,“很多地方踢球包场地要出钱,在王店居然是免费的,太棒了。”
从花钱租车去城里包场踢球,到如今在家门口手机上点点就可以免费踢球,王店人的幸福就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中流淌着。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近年来,王店镇大手笔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接下来又将对全民健身中心做提升,与未来社区建设相配套,计划整个区块投入2亿元,新建游泳场馆,整合门球场、羽毛球馆、气排球场等,并从全民健身中心开始往东拓展,延伸到朱彝尊故居,形成文化、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社区,为老百姓再添一个大福利。
来源:学习强国
嘉兴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 浙ICP备19019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