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 |
2月9日,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锦标赛(个人)暨第30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冠军赛(U18组/U16组/U14组)在嘉兴圆满结束。经过6天“激战”,500多名棋手在方寸棋盘上“弈”决高下,在禾城掀起国象热潮。
这项被誉为“国际象棋高考”的高水平赛事,今年首次“落子”嘉兴,这与嘉兴在国际象棋领域的多年沉淀与发展密不可分,也为嘉兴国际象棋的发展带来启示。
国象的“冠军摇篮”,有多重磅?
时间回溯到1992年,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李成智热心资助中国国际象棋事业,“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1993年,首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应运而生。
此后,“李成智杯”赛事每年举行一次,逐渐成为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最受广大青少年群体欢迎的品牌赛事。本次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为赛事的高规格奠定基础。
回看“李成智杯”以往的榜首——丁立人、侯逸凡、居文君、谭中怡……一个个在国内顶尖国际象棋手的响亮名字,都曾在年少时期于“李成智杯”上一举夺魁。
中国国际象棋教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会长徐俊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少年棋手们在“李成智杯”上的高光表现,都预示着未来成为国家队“挑大梁”人物的先兆,也构成了棋手能否入选国家队的重要参考权重,这便是“李成智杯”是“冠军摇篮”的由来。
“赛事直通”的制度亦让“李成智杯”备受瞩目。该赛事分组与国际棋联世青赛、世少赛衔接,今年嘉兴赛区的比赛计入国际等级分,使得从这项国内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尖子,有机会直接登上世界赛场。与此同时,每个组别的优秀选手还可获得“运动健将”称号,在更大的舞台展现风采。
今年是“李成智杯”第30届比赛,为提升专业等级的含金量,赛事也有了新的改革和变化。“今年,小年龄组别( U12组/U10组/U8组)中的优秀选手,可选择参与到大年龄组别(U18组/U16组/U14组)赛事中一决高下。”赛事承办方白雪体育文化(浙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鹭告诉记者,这不仅能更好发现和培养国际象棋青少年后备力量,同时也给小棋手更大的激励。
“跟哥哥们下还是有点紧张,也让我也感受到强者的实力,我也要继续努力!”今年12岁的田梵目前就读于吉水小学六年级,下国际象棋是他一直以来的兴趣爱好。得益于新赛制,原本必须在重庆参加小年龄组别比赛的他,这次选择了高手云集的U18组别,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记者了解到,嘉兴共有近30位选手在“家门口”参赛,不少人还是代表浙江省智力运动管理中心出战,而在重庆开展的国际象棋小年龄组赛事中,嘉兴也有10多位选手参赛,参赛热情高涨。
嘉兴国际象棋,何以火热?
2023年9月,嘉兴姑娘朱锦尔斩获杭州亚运会国际象棋女子个人金牌。回想起夺冠那天的情形,朱锦尔的启蒙教练王少杰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我一直守着直播,心情跟着棋局输赢起起伏伏,直到锦尔夺冠,好激动、好欣慰!”
王少杰是嘉兴第一批开展国际象棋培训的教练,也经历与见证了嘉兴国际象棋的发展。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国际象棋项目第一次出现在嘉兴市运动会上,成为嘉兴国际象棋发展的起点。“当时国际象棋还非常‘小众’,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的推动下,国际象棋项目才逐步推广。”
2005年,王少杰创办嘉兴秀城少杰棋艺学校。“那时候,我们辗转在各小学和幼儿园普及国际象棋。由于是外来引进的棋种,相比于更熟悉的围棋和中国象棋,孩子们对国际象棋几乎一无所知。”王少杰告诉记者,最初嘉兴秀城少杰棋艺学校中只有20多名学员。经过五年的不懈坚持与推广,学员人数不断增加,最多的时候有近百名学生一同学棋。
在推广中,一些“好苗子”脱颖而出。2007年,4岁的朱锦尔加入嘉兴秀城少杰棋艺学校;而后,7岁的她被特招进入浙江省队,12岁被选拔到国家二队。在“李成智杯”的比赛中,她成绩也相当亮眼——2014年至2017年,她蝉联四届“李成智杯”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
今年,朱锦尔也来到“李成智杯”嘉兴赛区现场,给嘉兴队的成员打气加油,同时担任比赛的颁奖嘉宾。“看到很多弟弟妹妹都在学棋,我感觉挺高兴的,‘李杯’确实是一个检验自己和学习的好机会。”朱锦尔告诉记者。
朱锦尔、白雪等大家广为熟知的国际象棋专业运动员名声在外,也推动着嘉兴国际象棋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吸引着社会专业力量加入。
2016年,全国最大的民间投资注资棋院——白雪棋院在嘉兴落成,创始人便是棋手白雪的父亲白洪闽。同年,嘉兴市国际象棋协会成立,成为嘉兴推动国际象棋运动发展的重要组织。
“白雪棋院不仅进行棋牌培训普及和专业训练,同时还引进和组织各类赛事,让棋手汇聚嘉兴、相互切磋,也给嘉兴国际象棋选手有更多实战机会和舞台。”徐鹭告诉记者,近三年白雪棋院引进举办了13场大型赛事。
随着赛事引进,硬件配套也不落下。2021年1月起,白雪棋院在经开区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整体打造成融棋类交流、展览、会议、培训为一体的棋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3年5月,马家浜国际棋牌交流中心项目正式启动,中心具备800人同时比赛的良好条件,举办一场国际级公开赛毫无压力。
多年沉淀,嘉兴丰富的赛事经验、专业的组织能力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让嘉兴在这次“李成智杯”竞标中,成功拿下赛事承办权,预示着国家级协会对嘉兴国际象棋发展的肯定。
新兴体育项目发展,有何启示?
从“小众”项目到人才辈出,嘉兴国际象棋事业在过去三十年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嘉兴市已有超过3000名国际象棋爱好者接受培训,嘉兴国际象棋项目发展来到全新阶段。
嘉兴国际象棋的发展路径,为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专业赛事的辐射效应。一场全国瞩目的高规格赛事来到嘉兴,不仅让本地国际象棋棋手有了在家门口“棋逢对手”的体验,同时也是国际象棋在嘉兴的一次推广。
“此次赛事在嘉兴举办,是对嘉兴体育工作未来发展的激励,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象棋在嘉兴乃至全国的普及与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嘉兴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高规格的大型赛事所带来的经济和传播效益亦不容小觑。“孩子比赛,家长旅游”的模式,为嘉兴文旅市场带来一波人潮。据赛事举办场地富悦大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酒店为选手提供460间房间、6个晚上的住宿,预计营收超过300万元,续接了春节假期的旅游热度。
以引进重磅赛事带来传播度、文旅热,成为包括体育类项目发展的一条路径。据统计,2024年,嘉兴举办市级以上专业体育赛事252场,其中长三角规模以上赛事32项,总参与人数达到7万人。
体教融合的长远影响。新兴体育项目的推广,最初都在校园发生。在体教融合的趋势下,嘉兴学校中也涌现一批以国际象棋为特色的学校。
其中,嘉兴市秀城教育集团吉水小学作为全国棋类教育实验基地,自2017年开设棋类特色课程,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在一到二年级中进行授课。“学校中每个孩子都会下国际象棋,锻炼孩子数学逻辑、空间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孩子专注度、想象力。同时,我们也从中选拔棋手进入校队,进行更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据学校国际象棋教练朱一帆介绍,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总计培养了八名全国大师,数十名一级棋士等高级别棋手。其中,许树则、许树本两位同学在2024年入选浙江省国际象棋少年队。
目前,嘉兴已有3所学校获得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称号,通过将国际象棋纳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形成“兴趣启蒙-技能提升-竞技选拔”的进阶链条,“从娃娃抓起”成为体育项目推广的最佳方式。
群众性和专业性“两条腿走路”。通过教育系统输送人才基底,专业体系搭建上升通道,市场主体注入发展活力,既能托举专业选手“晋升”到更大舞台,又能在普及中让群众感受到国际象棋的魅力。新兴体育项目的培育需要超越“竞技成绩导向”或“群众活动思维”的单向度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一步步走向更远的未来。(来源:读嘉,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嘉兴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 浙ICP备19019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