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体医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共同富裕,健康先行。提出了“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市体育局与市卫健委密切协同,开展体医融合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体医体养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致力构建以嘉兴市第二医院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为龙头,以智慧体育社区、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为网底的二级“体医康养”健康促进服务网络。
本项目目标是建设以嘉兴市第二医院为一级站点试点,以若干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作为二级站点试点,为群众提供健康测评评估、运动处方执行与反馈、成效评估等“一站式”科学健身与健康管理服务,运用健康运动大数据提高大众健身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技术、设备和疾病诊断、健康评估、运动医务监督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二、建设目标
系统总体依托“社区运动家”应用,业务流程以“体卫融合”为主轴,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开具运动处方、处方执行情况分析等过程,用户体质监测与医疗系统体检进行数据交互,并传送至医疗系统复诊,由体卫融合治疗师负责完成处方的执行,形成运动干预、康复闭环,通过“互联网+”向群众提供个性化、线上体医融合跟踪服务。
用户在一级站点就诊,选择体卫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由专职医生根据用户的医疗数据、体测数据和运动数据,开具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下发至用户个人账号;用户在二级站点,根据个人身份读取运动处方信息,体卫融合治疗师指导和协助执行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实时反馈至体卫融合大数据平台;运动处方执行一个周期后,用户可以到一级站点进行阶段性测评,对运动处方进行效果评估。
三、开展情况
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多跨协同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创新体医融合、体养融合机制,初步建立“测、评、导、练”(即体质测试、运动评估、健身指导、训练康复)的运动干预健康新模式。引入市场力量组建混合制企业,打造多元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格局。
目前体医融合项目已于7月上线“浙里办”“社区运动家”平台,居民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实现用户体质监测与医疗系统体检进行数据交互,开具个人“运动处方”,记录处方执行情况并传送至医疗系统复诊,形成运动干预、康复闭环。
全市已建成“体医康养”融合实体47个,国民体测监测合格率达94%。举办“体医融合”业务交叉培训18次、科学健身大讲堂20次,通过体育健身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业务培训,培养发展一批运动处方师、健康管理师等培养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创新社区医生与体育健身团队、社会体育指导员协同合作,为居民慢病防控和运动健身提供精准服务。
四、下一步计划
我市“体医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您提到的问题和我们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
(一)进一步完善体医养融合工作体系。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将现在点与点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到面与面、点与面的协同与合作。
(二)制订体医融合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各地经验与成果,制订“体医养融合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形成可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体系, 加快我市体医融合发展。
(三)加大体医养融合站点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运动健康”试点项目落户嘉兴;推动每个县(市)建立一个一级站点,加大二级站点的建设,扩大服务人群范围,到2025年,全市体医体养融合站点达到100个以上目标。坚持试点先行,以在嘉兴二院、经开区中南社区、秀洲区解放社区为试点,开展运动处方学术研究,验证运动处方效果,并进行理论总结。推进落地基于智能穿戴和健身设备的日常训练与指导,并形成经验总结并推广。
(四)加强体医融合科技和人才支撑。完善体医体养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既懂疾病防治又懂科学健身和运动康复的复合型医生,重点面向全科医生,组织运动健康干预和运动处方资质培训。加强对社区家庭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健康管理培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健康指导能力。与华为运动健康(正在签约中)、上海体育学院等机构开展合作,为体医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五)扩大宣传影响,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利用多种现代传播手段,培植“运动促进健康”、“运动是良医”的健康新理念,开展体育科学大讲堂、体卫融合等业务培训,增进全社会对运动健康促进的关注与认知,提高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畅通参与渠道,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和支持环境。
嘉兴市体育局
2022年8月25日
联系处室:群体处
联系人:李钢
联系电话:89973820
陆燕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体医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共同富裕,健康先行。提出了“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市体育局与市卫健委密切协同,开展体医融合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体医体养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致力构建以嘉兴市第二医院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为龙头,以智慧体育社区、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为网底的二级“体医康养”健康促进服务网络。
本项目目标是建设以嘉兴市第二医院为一级站点试点,以若干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作为二级站点试点,为群众提供健康测评评估、运动处方执行与反馈、成效评估等“一站式”科学健身与健康管理服务,运用健康运动大数据提高大众健身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技术、设备和疾病诊断、健康评估、运动医务监督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二、建设目标
系统总体依托“社区运动家”应用,业务流程以“体卫融合”为主轴,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开具运动处方、处方执行情况分析等过程,用户体质监测与医疗系统体检进行数据交互,并传送至医疗系统复诊,由体卫融合治疗师负责完成处方的执行,形成运动干预、康复闭环,通过“互联网+”向群众提供个性化、线上体医融合跟踪服务。
用户在一级站点就诊,选择体卫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由专职医生根据用户的医疗数据、体测数据和运动数据,开具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下发至用户个人账号;用户在二级站点,根据个人身份读取运动处方信息,体卫融合治疗师指导和协助执行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实时反馈至体卫融合大数据平台;运动处方执行一个周期后,用户可以到一级站点进行阶段性测评,对运动处方进行效果评估。
三、开展情况
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多跨协同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创新体医融合、体养融合机制,初步建立“测、评、导、练”(即体质测试、运动评估、健身指导、训练康复)的运动干预健康新模式。引入市场力量组建混合制企业,打造多元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格局。
目前体医融合项目已于7月上线“浙里办”“社区运动家”平台,居民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实现用户体质监测与医疗系统体检进行数据交互,开具个人“运动处方”,记录处方执行情况并传送至医疗系统复诊,形成运动干预、康复闭环。
全市已建成“体医康养”融合实体47个,国民体测监测合格率达94%。举办“体医融合”业务交叉培训18次、科学健身大讲堂20次,通过体育健身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业务培训,培养发展一批运动处方师、健康管理师等培养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创新社区医生与体育健身团队、社会体育指导员协同合作,为居民慢病防控和运动健身提供精准服务。
四、下一步计划
我市“体医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您提到的问题和我们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
(一)进一步完善体医养融合工作体系。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将现在点与点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到面与面、点与面的协同与合作。
(二)制订体医融合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各地经验与成果,制订“体医养融合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形成可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体系, 加快我市体医融合发展。
(三)加大体医养融合站点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运动健康”试点项目落户嘉兴;推动每个县(市)建立一个一级站点,加大二级站点的建设,扩大服务人群范围,到2025年,全市体医体养融合站点达到100个以上目标。坚持试点先行,以在嘉兴二院、经开区中南社区、秀洲区解放社区为试点,开展运动处方学术研究,验证运动处方效果,并进行理论总结。推进落地基于智能穿戴和健身设备的日常训练与指导,并形成经验总结并推广。
(四)加强体医融合科技和人才支撑。完善体医体养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既懂疾病防治又懂科学健身和运动康复的复合型医生,重点面向全科医生,组织运动健康干预和运动处方资质培训。加强对社区家庭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健康管理培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健康指导能力。与华为运动健康(正在签约中)、上海体育学院等机构开展合作,为体医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五)扩大宣传影响,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利用多种现代传播手段,培植“运动促进健康”、“运动是良医”的健康新理念,开展体育科学大讲堂、体卫融合等业务培训,增进全社会对运动健康促进的关注与认知,提高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畅通参与渠道,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和支持环境。
嘉兴市体育局
2022年8月25日
联系处室:群体处
联系人:李钢
联系电话:89973820
嘉兴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 浙ICP备19019542号-1